《财政研究》郭平等:教育支出改革与财政压力分析
点击音频,收听本期“论文摘要”
题目
教育支出改革与财政压力分析
——基于断点回归方法的估计
作者
郭 平,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卓尔,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
徐 丽,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
期刊
《财政研究》2021年第10期(总第464期)
央地关系研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财税体制改革大局的重点所在,平衡央地间财力与公共品提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着明显偏向性,基础设施的热情投入与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不足的财政投入形成鲜明对比,且教育资金的区域分配不均,各级政府运用资金提供教育产品的财政支出责任在分税制改革下无法与政府财力相匹配,因此,如何在明确“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下保证对教育足额投入的同时,又要使政府财力与事权达到平衡,是当前研究的重难点所在。本文利用2010年教育支出改革进行了模糊断点回归设计,对财政教育支出位于上级设定“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 年达到 4%”目标左右两侧一定范围且在其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的地级政府而言,若在此处出现了财政压力的跳跃式变动,则断点的大小可视为该单一政策下所带来的财政压力变动,以此测算为达到上级目标地方政府在财政上需花费的成本大小。
我们的研究发现:第一,为短时间完成上级设定的财政支出目标,地方政府扩大了教育支出规模,攀升的财政压力导致了更大的财政收支缺口,估计结果显示,目标导向下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上涨了约4.5%-5%,且这一结果在不同检验下均保持稳健。第二,不同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为达到政策目标所花费的成本不同,中部地区在财政教育支出落后情况下付出的成本最大,而东部发达地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水平使地级市政府完成目标较为容易,所需花费的财政成本相对较小;西部地区依靠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较大,财政成本变动并不显著。第三,不同财政分权程度也会影响地方政府对教育支出改革的应对,无论以收入分权还是支出分权度量,分权程度大的地级市财政缺口的提升幅度都要高于分权程度小的地级市。
针对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一是教育支出改革不仅仅是国家整体安排,更需要五级政府统筹规划、省际间和省内相互协调,制度设计上综合考虑财政和教育体制、结构及人口等诸多因素,在当前地方政府已经面临足够大的财政压力背景下,既要将4%的目标分解落实,又不能单纯依靠数字来衡量各地的教育发展水平,而要依据央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协调统一,因地制宜设定目标完成时间、完成力度,才能更好平衡政策要求与地方财政状况;二是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地区不均衡,要合理规划财政支出结构,不能为完成目标而盲目花费,需要将资金用在刀刃上、将教育支出改革的成果落到实处,只有这样,随教育增长带来的消费提升、人力资本提升等才能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缓解财政困境。
(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点击图片,长按保存】
孙 开 沈安媛
李晓嘉 蒋 承 胡涟漪
杨得前 汪 鼎